문숙공 증손 金元之 史料
페이지 정보
작성자 성봉 작성일14-01-26 10:57 조회1,377회 댓글1건관련링크
본문
- 문무겸비(文武兼備)한 원(元)나라 재상(宰相) -
김원지의 父親은 化平府院君(諱 石堅), 祖는 忠肅公(諱 深), 曾祖는 文肅公(諱 周鼎)이다.
金元之의 元나라 官名은 완자첩목아(完者帖木兒)로 順帝시대에 元나라에서 크게 顯達한 名臣이다.
金元之의 文獻史料
* 고려: 원지첩목아(元之帖木兒), 완자첩목아(完者帖木兒)
* 元 : 완자첩목아(完者帖木兒)
1335년 (至元 元年)/*至元: 元 順帝 年號
태부(太傅)/*元史111권 三公表 二(*太子의 스승)
1343년 (至正 3년)/*至正: 元 順帝 年號
禮部尙書(정3품)/ * 高麗史列傳 金周鼎 附.
1348년 (至正 8년)
正월 湖南 宣慰都元帥/*宣慰司:地方行政機構,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軍政事務。
1355년 (至正 15년)
8월 永昌 宣慰使/ * 永昌:현 雲南省 保山(古地名 永昌). 軍政부책임자
知樞密院事
1357년 (至正 17년)
정월 참지정사(參知政事)/ * 中書省의 宰臣.
5월, 우승(右丞) / * 中書省의 宰臣
7월, 중승(中丞) / * 御使中丞의 略稱
참지정사 兼 태부경(太府卿)/ *元史 제45권 順帝 8
11월, 선정동지(宣政同知)/*宣政院: 掌管僧尼政事(西藏地區宗教事務).
1358년 (至正 18년)
우승(右丞)/* 元史 141권, 列傳 第28 太不花
1360년 (至正 20년)
평장정사(平章政事)/ *行省平章政事(鄧克明軍 潰敗退 守 江西 云)
/ * 汀州, 建寧: 福建省에 있음
(中國通史 第八卷 中古時代·元時期(下冊)·第八節 陳友定)
1362년 (至正 22년)丁卯
詔以 太尉 完者帖木兒 為陝西 行省 左丞相/*元史 本紀第四十七 順帝九
1365년 (至正 25년)
어사대부(御史大夫)/ * 御史臺의 으뜸 벼슬
/二十五年 閏十月, 御史大夫 完者帖木兒奏:「江南諸道行御史臺衙門,嘗奉旨於紹興路開設, 近因道梗,湖南,湖北,廣東,廣西,海北,江西,福建等處,凡有文書,北至南臺,風信不便,徑申內臺, 未委事情虛實。宜於福建置分臺,給降印信,俾湖南,湖北,廣東,廣西,海北,江西,福建各道文書, 由分臺以達內臺,於事體為便」 有旨從之。/
1366년 (至正 26년)
正月壬子 지추밀원사(知樞密院事)/ * 元史 47卷 順帝10
1367년 (至正 27년)
4월 우승상(右丞相)/ *元史 本紀第四十七 順帝十
겸 평장정사(平章政事)겸 지대무군원사(並 知大撫軍院事) /*軍馬 總括 副責任者
5월 乙酉,以完者帖木兒為中書右丞相,辭以老病,不許。
8월 辛酉,以完者帖木兒仍前少師、知樞密院事/*仍前少師:前대로 겸少師,知樞密院事.
/*少師:太子三少(東宮三少 少師, 少傅, 少保)의 으뜸벼슬.
(三師太子太師、太傅、太保 중 太師와 같음)
/二十七年八月甲寅,以右丞相完者帖木兒、翰林承旨荅爾麻、平章政事完者帖木兒並知大撫軍院事。丙辰,完者帖木兒言:「大撫軍院專掌軍機,今後迤北軍務,仍舊制樞密院管,其餘內外諸王、駙馬、各處緫兵、統兵、行省、行院、宣慰司一應軍情,不許隔越,徑行移大撫軍院。」詹事院同知李國鳳同知大撫軍院事,參政完者帖木兒為副使,左司員外郎咬住、樞密參議王弘遠為經歷。庚申,完者帖木兒言:「諸軍將士有能用命效力建立奇功者,請所賞宣敕依常制外,加以忠義功臣之號。」從之。辛酉,以完者帖木兒仍前少師、知樞密院事 /
1368 (至正 28년 )
우승상 겸 평장정사(右丞相 兼 平章政事)/ * 宰相表에 依함)
* 中書令(*皇太子 兼職), 右丞相, 左丞相, 平章政事, 右丞, 左丞, 參知政事.
(元史 卷113, 表第 6下, 宰相年表 2 )
元 中書令 官高權重,常以皇太子兼職。
----
◎원지첩목아(金元之帖木兒)로 기록된 문헌/ * 고려사, 고려사절요, 동국통감.
○高麗史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 卷第四十四 崔濡
○高麗史節要 卷二十五 忠惠王 4년(1343) 6월
○高麗史節要 卷二十六 恭愍王 元年(1352년) 3월
○東國通鑑 卷44 高麗紀 忠惠王 後 4年(1343) 6월
◎완자첩목아(完者帖木兒)로 기록된 문헌/ * 高麗史, 元史, 新元史.
○ 高麗史 世家 卷第三十七 > 忠穆王 4年(1348) 11월
○ 高麗史 卷四十一 恭愍王 16年(1367) 8월
○ 高麗史 卷一百四 列傳 卷第十七 > 諸臣 > 김주정 > 金石堅,
○ 元史, 新元史
/ 성 봉.
댓글목록
성봉님의 댓글
성봉 작성일
[참고]
◎ 태부(太傅)
太傅,中国古代職官。位列三公,正一品位,處于專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,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,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。周代設置,爲輔弼天子之任。漢代復置,次于太師,春秋时期晋国,爲国王的輔佐大臣(輔弼官,国王年幼或皇室暗弱时可以代爲管理国家),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頒行,三公之一;齊国和楚国設太傅。秦朝廢止。西漢曾两度短暂復置該職位;東漢则長期設立。歷代沿置,多用爲大官加衔,無實職。
東宫三师,或稱太子三師,是太子太师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太保的合称。
從一品官。輔導皇太子的官员,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,亦有專任者。而太子少师、太子少傅、太子少保也合稱東宫三少,爲東宫三師的輔官。
爲了培养皇太子尊師重道的品格,在禮儀上對東宫三師十分推崇。
《百官志四上》:“太子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各一人,從一品。掌辅導皇太子。每見,迎拜殿門,三师答拜,每門必讓,三师坐,太子乃坐。与三师書,前名惶恐,后名惶恐再拜。太子出,则乘路備滷簿以從。”
东宫三师与东宫三少后世漸爲榮譽職,單純成爲高級虛銜,並不負責教導太子的業務。
----
◎ 중서성(中書省)
元統三年七月,中書省奏請自今不置左丞相。十月,命伯顏獨長台司,詔天下。
至元五年十月,加右丞相伯顏為大丞相。
六年十月, 命脫脫為右丞相,復置左丞相。
至正七年,置議事平章四人。
十二年二月,以賈魯為添設左丞。三月,以悟良哈台為添設參知政事。七月,又以杜秉彝為添設 參政。八月,以哈麻為添設右丞。
十三年六月,命皇太子領中書令,如舊制。
十四年九月,以呂思誠為添設左丞。
二十七年八月,以樞密知院蠻子為添設第三平章,以太尉帖里帖木兒為添設左丞相 。
중서령(中書令)
漢武帝用宦者掌管文書,稱中書謁者,置令與僕射為其長。中書令即中書謁者令之省稱。成帝改為中謁者令。
東漢不置。曹操為魏王,置秘書令以曹尚書奏事。曹丕代漢後,改秘書為中書,置中書令、中書監,同掌機密。晉沿設。南北朝時,中書令一官最為清貴華重,常用有文學才望者任職。
北周官制與各代不同,其內史中大夫即是此官。隋廢監存令,發放改稱內史令。煬帝時一度改內書令。唐武德三年,復為中書令。高宗曾改為右相。武則天曾改為內史。玄宗開元初一度改為紫微令,天寶初又改為右相。後均復舊,唐中書令為三省長官。真宰相,品級本為三品,大歷中升至正二品。然唐初即常以他官用同中書門下三品等名義為宰相,肅宗後,漸以中書令為大將榮銜,並不預政事,宋中書令班在太師之上,只為親王、使相的兼官,無職事。
元 中書令 官高權重,常以皇太子兼職。明 廢。
◎ 평장정사(平章政事)
遼三京(東京、中京、南京)宰相府置,分左右。金尚書省置,二員,從一品。
元 中書省、尚書省置,從一品,為丞相副貳,至順元年(1330)定制四員。明初沿元制,設左右丞相及平章政事等官。洪武九年(1376),省平章政事。
◎ 참지정사(參知政事)
唐制以中書令、侍中、尚書僕射之外他官任宰相職,給以「參知政事」等名義。宋以參知政事為副宰相。簡稱「參政」。初置時,不知印,不升政事堂。開寶六年(973),始命知政事與宰相(同平章事)於都堂(政事堂)同議政事。至道元年(995),又命與宰相輪班知印。元豐改制,廢參知政事之名。南渡後恢復。遼、金承宋制。元中書省設參政,即參知政事的簡稱;在行中書省則於丞相、平章、左右丞下設參知政事。明初行省沿元制設平章政事、左右丞、參知政事。洪武九年(1367),廢行省平章政事、左右丞,改參知政事為布政使,以參政為布政使之副職。
◎ 추밀원(樞密院)
至正七年,知樞密院阿吉剌奏:「樞密院故事,亦設議事平章二人」有旨令復置。言十三年六月, 令皇太子領樞密使,如舊制。十五年四月,添設僉院一員、院判二員。
樞密分院。至正十五年三月,置樞密分院于衛輝。四月, 彰德分院添設同知、副樞各一員,都事 一員。直沽分院添設副樞一員、都事一員。十六年,又置分樞密院于沂州,以指揮使司隸焉
◎ 행어사대사(行御史臺)
至正十六年九月二十八日,命太尉納麟為江南諸道行御史臺御史大夫,以次官員,各依等選用。 是日, 御史臺奉旨,移置行臺于紹興。十二月,合臺官屬,開臺署事。是年, 置河南廉訪司于沂 州。十八年,御史臺奏准,江西湖東道肅政廉訪司,權於建寧路開司署事。二十二年九月,權置 山北廉司于惠州。二十三年六月,濟南路復置肅政廉訪司。二十五年閏十月, 御史大夫完者帖木 兒奏:「江南諸道行御史臺衙門,嘗奉旨於紹興路開, 近因道梗,湖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海 北、江西、福建等處,凡有文書,北至南臺,風信不便,徑申內臺,未委事情虛實。宜於福建置 分臺,給降印信,俾湖南、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北、江西、福建各道文書,由分臺以達內臺, 於事體為便」有旨從之。
◎ 대무군원(大撫軍院)
至正二十七年八月乙巳,命皇太子總天下軍馬。九月,皇太子置大撫軍院,從一品。知院四員, 同知二員,副使一員,同僉一員。
首領官: 經歷、都事各二員,照磨兼管勾一員。
二十八年閏七月,詔罷之。
◎ 행산정원(行宣政院)
元統二年正月,革罷廣教總管府一十六處,置行宣政院于杭州。除院使二員,同知二員,副使二 員,同僉、院判各一員。
首領官: 經歷二員,都事, 知事、照磨各一員,令史八, 譯史二人,宣使八人。
至元二年五月,西番寇起,置行宣政院,以也先帖木兒為院使往討之。
至正二年,江浙行宣政院設崇教所,儗行中書省理問官,秩四品,以理僧民之事。
◎ 태자소사(太子少師)
少師 與太子少傅,少保、合稱太子三少 或東宮三少。西晉始置,南朝不置,北魏復置,秩第三品。北齊沿置,秩同,掌奉皇太子,以觀)三師(太子太師、太傅、太保之德。隋、唐沿置,隋為正三品,唐為從二品。宋太子三少,至仁宗為太子時始置,常以大臣兼職。後常以三少為前執政加官,亦不常置。遼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情形,參見「太子太師」。
太子少保
職官名。古代稱少師、少傅、少保為三孤,少師最尊,少傅次之,少保為末,職位次於三公。至明清兩代列為一品,但僅為榮銜,無職位、員額。
◎ 호남도선위사도원수부(湖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)
至元元年六月奏准, 湖南道宣慰使司兼 都元帥府,總領所轄路分鎮守萬戶軍馬 。
邦牙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,
至元四年十二月置。先是,以緬地處雲南極邊,就立其酋長為帥,三年一貢方物。至是來貢,故 改立官府以獎異之。
◎ 영창등 선위사사 도원수부(永昌等 宣慰使司 都元帥府)
至正三年七月,中書省奏:「闊端阿哈所分地方,接連西番, 自脫脫木兒既沒之後,無人承嗣。 達達人口頭匹,時被西番劫奪殺傷,深為便」遂定置永昌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以治之。
置宣慰使三員、同知二員、副使二員。
首領官:經歷、知事、照磨各一員,令史十人,蒙古譯史四人,知印二人,怯里馬赤一人,
奏差八人,典吏二人。
전거: 元史 百官志
/성봉